股票杠杆网站 从深闺到诗坛:看魏晋南北朝女性,如何借悼亡诗打破禁忌_女子_文学史_丈夫
在魏晋南北朝以前,写诗作文那基本是男人的“专属游戏”,深闺里的女子,就算有才情股票杠杆网站,也只能藏在绣花针和胭脂盒后面,可到了这个动荡又充满变革的时代,一群女子却拿起笔,用悼亡诗撕开了礼教的口子,把自己的喜怒哀乐、爱恨别离,一股脑地写进了文学史。
先说为啥偏偏是悼亡诗成了突破口,在古代,生离死别是大事,尤其是至亲离世,就算再讲究“女子无才”,也没人能拦着一个妻子哭丈夫、母亲念孩子,悼亡这个题材,本身就带着天然的情感正当性,魏晋南北朝又是个乱世,战争、瘟疫不断,亲人离世是常有的事,这些经历,让女性有了大把真实又浓烈的情感需要宣泄,而且写悼亡诗不用像写其他题材那样,非得引经据典、讲究政治正确,只要把心里的痛实实在在说出来,就能打动人。
展开剩余79%就拿左棻来说,她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妹妹,被选入宫中做了贵嫔,可这“贵嫔”的身份,不过是皇帝装点门面的工具,她在宫里过得并不快活,后来她的哥哥左思去世,左棻写下《悼兄文》,在这篇文章里,她没像传统悼文那样只说些场面话,而是回忆小时候和哥哥一起读书的日子,“家乏金石之训,阙草木之诗”,直白地说家里穷,没什么好的教育资源,但兄妹俩靠着自己的努力学习。
她还写哥哥的才华,“兄器识弘深,逸才命世”,夸得真诚又骄傲,在那个女子不能轻易表达自我的年代,左棻借着悼亡的由头,把对亲情的珍视、对哥哥才华的敬佩,都写得明明白白,这哪里只是一篇悼文,分明是一个女子在深闺里发出的不甘与呐喊。
还有谢道韫,“咏絮才女”的名号人人皆知,她的丈夫王凝之在战乱中被杀,儿子也都死于非命,面对这样的灭顶之灾,谢道韫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,虽然没有专门的悼亡诗流传下来,但从她的生平事迹能看出,她没有像普通女子那样,躲在角落里默默哭泣,她提着刀,亲自杀贼,保护年幼的外孙,这种行为本身,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,如果她把这些经历写成诗,那悼亡里必然会带着一股不屈的英气,谢道韫用行动和可能存在的文字,告诉世人:女子不是只能柔弱地接受命运,她们也有力量和勇气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玄学兴起,思想相对开放,这也给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机会,以前,女子的才情只被允许用在“女红”“妇德”上,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女子读书识字不是什么坏事,一些大家族甚至鼓励女儿学习诗文,比如陈郡谢氏、琅邪王氏,家里的女儿们从小就能接触到书籍,和兄弟们一起讨论文学,这种环境下,女性有了表达的底气,当她们遭遇亲人离世时,自然会选择用文字来悼念,而且,这些悼亡诗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悲伤,里面开始有对命运的思考,对人生的感慨。
比如徐淑,她的丈夫秦嘉因病去世后,她写下的文字虽然没有完整流传,但从一些片段能看出她的深情和独立,秦嘉在世时,两人经常通过书信往来,讨论诗词文章,徐淑在信里称呼丈夫为“君子”,两人的交流平等又真挚,丈夫去世后,她的悲伤里必然夹杂着对这种知音难觅的痛惜。她没有把自己写成一个只会哭哭啼啼的弱女子,而是通过文字,展现出自己和丈夫之间超越普通夫妻的精神共鸣,这种对情感深度的追求,打破了传统女性文学只注重“贤妻良母”形象的局限。
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悼亡诗,还悄悄地改变了文学的审美,以前的悼亡作品,大多是男人写的,风格比较含蓄、庄重,讲究用典和文采,可女性写的悼亡诗,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直白表达,她们会写和丈夫相处的日常琐事,比如一起吃饭、聊天的温馨场景;会写失去孩子后,半夜惊醒以为孩子还在身边的恍惚,会写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无助,这些细腻又真实的情感,让悼亡诗有了不一样的温度,像鲍令晖,她的诗虽然不全是悼亡题材,但她作为南朝著名的女诗人,用女性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、书写情感,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开了先河。
这些从深闺里走出来的女性诗人,用悼亡诗打破的不只是文学上的禁忌,更是对整个社会性别观念的冲击,她们证明了女子也有才华、有思想,也能把心里的话用文字漂亮地表达出来,虽然在当时,她们的声音还很微弱,作品流传的范围也有限,但正是这些勇敢的尝试,为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埋下了种子,后来唐代、宋代的女诗人,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影响。从深闺到诗坛股票杠杆网站,这一步虽然走得艰难,但意义非凡,它让历史记住了,在那个遥远的时代,有一群女子,用眼泪和文字,为自己争得了一片小小的天地。
发布于:山西省